革兰氏阴性菌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严峻的医疗挑战,尤其是在病原体对常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时。随着多重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传统治疗方案往往失效,使得这类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新型抗生素的出现为治疗这类感染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将系统探讨几种新型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临床疗效及应用前景。
新型抗生素的治疗潜力与挑战
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特别是当病原体表现出耐药性时,构成了重大的医疗挑战。新型抗生素的开发为应对这些感染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地尔,作为一种新型铁载体延长谱头孢菌素,其药代动力学特性与已建立的头孢菌素相似,在高剂量下可能成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有效选择 [1]。此外,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合,如头孢洛扎/他唑巴坦,已成功用于治疗对美罗培南无反应的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然而,这类组合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两种化合物均需达到足够的脑脊液浓度,而商业可用的组合中,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剂量常偏低,难以实现足够的脑脊液浓度 [1]。
氨曲南/阿维巴坦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氨曲南/阿维巴坦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方面展现出良好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并在脑脊液(CSF)中达到理想的药物浓度,显示出其治疗潜力。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在接受氨曲南/阿维巴坦治疗的CNS感染患者中,该药物组合在脑脊液中的浓度达到了理想水平,血脑屏障穿透率良好 [1]。具体而言,氨曲南和阿维巴坦的脑脊液/血清AUC比值分别为35%-59%和51%-57%,这一结果优于先前动物实验中观察到的38%的平均脑脊液/血清AUC比值 [1]。然而,药物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可能会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和血脑屏障的修复而发生变化。有报道显示,在疾病早期,氨曲南和阿维巴坦的血脑屏障穿透率分别为29%和22%,但到第三周时降低至14%和10% [1]。因此,动态监测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对于优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1]。
展开剩余75%剂量调整与个体化治疗策略
氨曲南/阿维巴坦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肾功能进行调整,特别是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2]。在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中,推荐剂量为每8小时静脉输注2g氨曲南和0.5g阿维巴坦 [2]。对于肾功能受损的患者,需要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给药剂量和间隔 [2]。例如,对于肌酐清除率在31-50 mL/min的患者,建议每12小时给药一次;而对于肌酐清除率≤30 mL/min的患者,则需要每24小时给药一次 [2]。对于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应在透析结束后给药 [2]。这些剂量调整建议旨在维持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同时避免药物在体内过度蓄积,从而降低潜在的毒性风险 [2]。
氨曲南/阿维巴坦的临床疗效评估
氨曲南/阿维巴坦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方面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血脑屏障穿透能力。一项针对重症监护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在治疗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和碳青霉烯耐药绿脓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临床疗效达到100%,微生物清除率达到71.4% [2]。该研究还发现,头孢他啶和阿维巴坦的脑脊液/血清曲线下面积比(AUC CSF/serum)分别为35%-59%和51%-57%,表明该组合无需鞘内或脑室内给药即可达到有效的脑脊液药物浓度 [2]。此外,所有测量脑脊液药物浓度的患者均达到了最佳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目标 [2]。根据抗菌药的血脑屏障穿透性分类,即AUC CSF/ AUC S>50%为穿透性高、5%~50%为穿透性中等、<5%为穿透性低、微量或检测不到为不能穿透,氨曲南和阿维巴坦均为穿透性中等的药物[4].
特殊人群中的治疗应用
另一项研究指出,氨曲南/阿维巴坦组合在治疗由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的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方面具有前景,并成功用于治疗对头孢洛扎/他唑巴坦无效或因使用粘菌素导致急性肾损伤的患者的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氨曲南在脑脊液中的渗透性与脑膜炎症程度相关,在炎症条件下可以更好地穿透血脑屏障 [1]。尽管目前关于氨曲南/阿维巴坦组合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数据仍然有限,但其在治疗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方面的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1]。
治疗监测与安全性考量
需要注意的是,阿维巴坦的脑脊液浓度可能低于常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测试中使用的固定浓度(4 mg/L),这可能影响对脑脊液感染病原体敏感性测试的可靠性 [1]。因此,在使用该组合治疗CNS感染时,需要密切监测临床效果和药物浓度 [1]。尽管如此,有限的临床数据显示,氨曲南/阿维巴坦在治疗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CNS感染方面是有效的,并且具有良好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 [1-4]。
临床案例与治疗实践
在一项研究中,对脑膜炎症严重的患者持续输注6 g 头孢洛扎和3 g 他唑巴坦 24小时,持续6天,观察到头孢洛扎在脑脊液中的浓度达到38.8-55.2 mg/L [1]。此外,有两例由极度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成功接受了氨曲南和阿维巴坦联合头孢他啶的治疗 [1]。这些案例表明,新型抗生素的应用为治疗耐药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提供了新的选择,但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确定其最佳使用方案和长期疗效 [1]。
结论与展望
新型抗生素为革兰氏阴性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特别是针对多重耐药菌株。氨曲南/阿维巴坦组合显示出良好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和临床疗效,但其应用需要根据患者肾功能进行个体化剂量调整,并密切监测脑脊液药物浓度。中国专家共识已将其纳入推荐方案,支持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未来需要更多临床研究来优化治疗方案,评估长期疗效,并探索这些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安全性。临床医生应结合药代动力学特性和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以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Nau R, et al. New Antibiot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Nosocomial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s. Antibiotics (Basel). 2024 Jan 7;13(1):58.
[2] Xu Y, Luo X, Yuan B, et al. The 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 of ceftazidime/avibactam fo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s caused by carbapenem-resistant Gram-negatives: a prospective study. J AntimicrobChemother. 2024;79(4):820-825. doi:10.1093/jac/dkae035
[3] Al Musawa M, Bleick CR, Herbin SR, Caniff KE, Van Helden SR, Rybak MJ. Aztreonam-avibactam: The dynamic duo against multidrug-resistant gram-negative pathogens. Pharmacotherapy. 2024;44(12):927-938. doi:10.1002/phar.4629
[4]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外科危重症学组. 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37(1) : 2-15.
发布于:广东省股票配资排排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